Search

感謝 開放文化基金會 深入介紹「開放國會」好文!

-- (節錄)--
  • Share this:

感謝 開放文化基金會 深入介紹「開放國會」好文!

-- (節錄)--
「開放國會行動方案」由 林昶佐 Freddy Lim 委員啟動,並擔任 MSF 籌備委員會召集人,林昶佐委員於整個流程初時便表明,雖然因為國際情勢,臺灣尚且無法正式申請加入 OGP 成為會員國,但是過去在各方努力之下,其實臺灣立法院已有多項開放透明方案持續推進,甚至已超越不少 OGP 正式會員國,可惜的是過去並沒有採用跟國際一制的框架和標準,難以將與國際對談相關經驗,也因缺乏具體推動開放的長遠目標和策略,而無法有長期系統化的進展。

游錫堃院長也於啟動記者會表示,臺灣的國際串聯不只是靠外交部來做,如果立法院的「開放國會行動方案」做得好,未來也有機會爭取開放國會 Open Parliament 相關會議來台舉辦,深化臺灣的國際夥伴關係,並實質交流國會與民間合作的經驗。

而目前加入 MSF 的民間團體,面對立法院積極推動「開放國會行動方案」,皆表示認同願意全力支持,並針對推動目標,除了直接增進立法院運作更加透明、開放,更提出兩個目標面向:

1. 全面盤點開放方針並納入過去難以參與的族群
過去立法院的開放進程,大多是長期便接觸立法院的團體,針對單項缺失提出改善呼籲,然而除了難以全面通盤檢視立法院開放方針。大多公民、公民團體及相對弱勢的族群,對於立法院事務相對,過去也少有管道可以對立法院提出建議,然而這些個人和團體的想法,可能正是立法院思考怎樣的開放項目是真的對民眾有用時,長期缺少的那一塊。

2. 建立立法院與民間「協作」模式與互信
不論是立法體系或行政體系,過去所謂的民間參與,大多是邀請民間產官學界代表來參與會議,聽完各自表述後便回去內部自行討論並完成方案。然而 OGP 要求執行 NAP 的國家要按照其規範走,就是希望能改變這樣的模式,讓民間能真正成為制定方案的MSF 多方關係人委員會的成員之一。除了民間有實際決策權,也能藉官方、民間共組委員會的方式彼此直接交流想法和做事模式,跳脫單向要求,並了解雙方實際困境,增加互信合作基礎,也為未來其他國家政策制定流程提供參考模式。

臺灣「開放國會行動方案」為四年一輪,四年之後,立法程序的開放改變到底如何將會揭曉,而過程中的各種決策過程、方案擬定到執行成效,也將有勞公民社會一起關注、即時修正。當面對專制極權政體在全球逐漸壯大的同時,真正的開放才能深化並強健民主功能,回歸公民社會的本質。

https://lab.ocf.tw/2020/08/12/openparliament/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是蕭新晟,大家都叫我「蕭A」。
View all posts